蛋白質對我們有什麼作用?我每天應該吃度少蛋白質?蛋白質減肥方法及蛋白質減肥餐單
身體裡的細胞,主要的營養需求就是蛋白質,蛋白質由20幾種氨基酸製成。蛋白質參與了細胞生命活動的每一個進程。人體需要20多種氨基酸,有部分氨基酸人體可以自我合成,而有9種氨基酸需要從食物中攝入,而大豆蛋白質含有健康所需的9種必需氨基酸。Herbalife康寶萊營養蛋白素產品鏈接
吃蛋白質早餐,血糖相對穩定、有飽肚感。
身體裡的細胞,主要的營養需求就是蛋白質,蛋白質由20幾種氨基酸製成。蛋白質參與了細胞生命活動的每一個進程。人體需要20多種氨基酸,有部分氨基酸人體可以自我合成,而有9種氨基酸需要從食物中攝入,而大豆蛋白質含有健康所需的9種必需氨基酸。Herbalife康寶萊營養蛋白素產品鏈接
吃蛋白質早餐,血糖相對穩定、有飽肚感。
明明已經食少咗油膩食物
又早睡早起?
仲有定期做運動?♀️?♂️
點解減肥效果仲係唔明顯㗎?
可能係您缺乏蛋白質!
好多人都以為
只有健身人士要注重蛋白質攝取
其實對於減緊肥嘅您
蛋白質非常重要!
點解?❓
酵素可以幫助消化食物
荷爾蒙就負責
調節身體機能各種活動
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運作
從而促進新陳代謝
提升熱量消耗
幫您更有效地瘦身!
2.??飽足感UP!❤❤
脂肪組織會用蛋白質
製造一種叫「瘦素」嘅荷爾蒙
「瘦素」嘅分子比較大
係減肥人士嘅好朋友
不但幫您促進新陳代謝
仲會令消化時間變長
因此可以維持較長時間嘅飽足感
有助您控制食欲同熱量攝取
從而提高新陳代謝率
身體自然消耗更多熱量啦!
足夠嘅蛋白質有助體重控制
但係點樣先可以確保自己
攝取足夠嘅蛋白質
同時又唔會吸收過多熱量呢?
了解產品 http://herbalai.com/products/
Herbalife Nutrition
幫助您化解呢個難題
為您帶來補充蛋白質嘅方法!
喺營養蛋白奶昔加入佳能蛋白質粉
低熱量而且方便使用
為您補充每日嘅蛋白質需求
減肥路上就更輕鬆啦!
以上效果并沒有全面代表性,效果亦因人而異!
【明報專訊】大型肝健康人口研究顯示,42%受訪者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。研究指出,男性與女性腰圍分別超過33吋和29吋,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風險會高出5倍。脂肪肝可演變成肝硬化,並增加罹患肝癌風險。
42%受訪者非酒精性脂肪肝
研究由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脇教授袁孟峰負責,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透過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,邀請2493名健康志願者參與。他們已排除感染乙型或丙型病毒,且無飲酒習慣。研究亦記錄受訪者體重、身高、腰圍、臀圍及血壓,並填寫問卷。
女29吋即超標
結果發現,2493名參加者中,42%(1054人)出現NAFLD。與女性相比,年齡於26至55歲之間的男性發病率更高。所有研究對象 中,腰圍超過35吋(89cm)的男性,以及腰圍超過31吋(79cm)的女性,85%被驗出有輕度至嚴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。數據顯示,男性與女性腰圍若 超過33吋和29吋,出現NAFLD的風險會高5倍。
研究結論是腰圍愈粗,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愈高。幸好,研究中只有1.2% NAFLD患者發現有明顯的肝纖維化及0.17%有肝硬化。
衛生署以前曾推薦的健康腰圍標準上限,為男性36吋(90cm)及女性32 吋(80cm)。但袁孟峰、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顧問醫生李卓廣均認為,隨覑社會及生活文化改變,衛署的健康腰圍標準過於寬鬆,建議男性與女性的理想腰圍上限,應分別收緊為33吋和29吋。
西方醫學認為飲酒及感染丙型肝炎病毒,是導致脂肪肝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。無以上危險因素的健康人士依然會出現脂肪肝,稱之為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。
以上效果并沒有全面代表性,效果亦因人而異!
(星島日報報道)心臟健康不容忽視!有機構發表最新調查報告,指逾半數受訪者有血脂失調、過重等導致心臟病的高危因素;家庭主婦出現高危因素的比例,亦較在職人士高,屬心臟病高危族,專家認為跟不良飲食習慣及女性荷爾蒙有關,建議婦女定期作體檢及多吃蔬果,防患於未然。
更年期失荷爾蒙保護
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,去年約六千人因此喪生。心臟健康列車上月為七百四十七名、平均年齡約四十五歲的港人進行身體評估,八成七人聲稱沒有確 診心血管毛病;但評估後竟發現,五成八人有血脂失常、五成半人缺乏運動、四成九人過重等,均是導致心臟病的高危因素;同時出現三個高危因素的人,較去年上 升六個百分點。
家庭主婦出現血脂失調、過重及中央肥胖三個高危因素的比例,更高於在職及退休人士,成心臟病高危族。心臟列車召集人陳藝賢醫生估計,原因與飲食 習慣不良及忽略體檢有關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高德謙表示,女性天生擁有保護心臟的荷爾蒙,但踏入更年期後會逐漸失去荷爾蒙保護,所以年約五十的女性, 心臟病發率較年輕時高。
追車心不適揭血管栓塞
相夫教子多年的李少英五十七歲,身形瘦削,十年前因追車時心臟突感不適,呼吸困難,檢查後驚覺其中一條血管栓塞,「有點難過,以為自己身形標 準,沒想過會中招」,現時靠藥物控制病情,尚算穩定。同是家庭主婦的六十一歲黃霞,上月確診三條血管閉塞,她直認貪吃貪出禍,「最愛吃燒肉燒鵝皮,間中又 吃消夜。」現時,她倆戒掉高脂食物,堅持每日運動,保心臟健康。
陳藝賢建議,家庭主婦及退休人士應每三年作一次體檢,減低患心臟病風險;高德謙提醒男女老幼,進食足夠蔬果,可降低三成病發風險。另外,衞生署將每年四月份訂為「開心果月」,鼓勵全港約一千多所中小學學童多吃蔬果,培養良好飲食習慣,遠離心臟病。記者 陸泳潼
以上效果并沒有全面代表性,效果亦因人而異!